評價:
讚到不行,不過有時黑暗的令人喘不過氣。
經典對話: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but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Richael
感想:
我不是蝙蝠俠漫畫迷 也不是蝙蝠俠電影系列的常客
之前一二三四集就算有大帥哥George Clooney
也無法吸引我進電影院與貓女小丑雙面人為伍
而這次光看預告 就足以壓過我想看Mr. and Mrs. Smith的慾望(為此S十分失望:P)
不是因為他的聲光效果令人震撼(我想特效不是導過「記憶拼圖」導演的強項)
而是蝙蝠俠 從膽小害怕 沒有超人般超能力的血肉之軀 戰勝恐懼 成為英雄的過程
看完必需承認 一個好導演的確可以把一部科幻續集爛片拍到鹹魚翻身 讓眾影評人叫好
這次的蝙蝠俠不再像以往般虛幻 只忙著打壞人泡美眉拯救黑暗世界
他與平常人一樣 也會恐懼黑暗死亡 也會徬徨無助
沒有人天生就是超人 或是充滿智慧的愛因斯坦
力量來自高山雪地的忍者訓練 武器經由現代科技不斷試驗組合而成
克服恐懼的智慧 則是多年經歷下層社會的生活 監獄 與自我考驗而來的
片中他不再只是揮揮翅膀就可以殺壞人的機器 而是經過成長 找到自己定位
從困惑充滿憤怒的復仇者 蛻變為明辨revenge與justice不同的黑暗英雄
當然這部片的成功還要歸咎其他大卡司配角的精湛演技
像是蝙蝠俠的Master Liam Nesson
終於讓我在片尾看到字幕然後「哦」想起來為啥他這麼眼熟這麼厲害
沒有辦法把他太定位於反派角色
是因為他與蝙蝠俠對整治墮落的Gotham city理念的不同
不過 「要全城人死光光」這種觀念總是不對的 所以他最後還是難逃一死
另外 管家與Morgan Freeman的幽默 還有精神科醫師書卷而邪氣的角色
都讓原本是科幻片的蝙蝠俠 更貼近真實寫實的生活
最近的科幻片似乎都有探討人性弱點與黑暗面的趨勢
不再只顧著比誰的特效場面聲勢浩大
像是Star War III, Spiderman II,Batman begins
這是不是表示 簡單的視覺享受已漸漸無法滿足觀眾
觀眾要的 是在螢幕背後 可以延伸探討的意義
- Jun 22 Wed 2005 00:13
Batman begins(開戰時刻) -- 黑暗世界的英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