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轉自於酪梨壽司的紐約日記,很遺憾我的文筆遠遠比不上酪梨小姐細膩的筆觸,他簡單的一封信,道盡遊學或旅居國外遊子的心聲,很多事情,在我們做決定踏出去的那一剎那,對身旁的人,對自己,就再也不一樣,再也回不去了,S稱我們這種人(包括他自己)叫「Middle Group」,中間族群顧名思義,沒辦法歸類我自己是全然的台灣人,因為已經太多價值觀想法與態度與台灣人不同,也沒辦法歸類自己為美國人或澳洲人,因為畢竟從小在台灣長大,深愛我的家鄉,受我家鄉的影響,我們這種人,就是混合的一個亂七八糟,朋友親人總不在身邊,四散各地,看似瀟灑的浪跡天涯,實則艱辛不足外人所道,,我們品嚐它好的一面,也承受它壞的一面,而無論好壞,我們沒有退路,也無從選擇,只能繼續往前走下去。



親愛的,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寫信給妳。

在紐約我常點酪梨壽司,為了回味三年前在台北,那段每天下午五點就去吃酪梨壽司的日子。記不記得我有多神經質?為了減肥,壽司也只點半份,大拇指粗細的六個小壽司,再加一份紫菜湯。喝完以後老闆會送一份柳丁,一定要吃光光。不到六點就吃飽喝足咂咂嘴嚷著「好幸福啊」,再用那本畫好格線的採訪小筆記本紀錄今天吃了什麼東西,像是完成某種儀式,代表今天活的充實美好無愧於心。﹝可是明明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

妳知道嗎,那本筆記我還留著,上次回台灣時原本想要帶來美國,收拾行李時卻忘了。有點懊惱。還有,美國的酪梨壽司跟當年我們吃的根本不一樣。裡面包了好多料,多到妳嚐不出酪梨的簡單滋味。可是我很固執,每次去日本料理店都還是點酪梨壽司,想碰運氣,看能不能點到沒有喧賓奪主的配料、沾醬油就很清甜的「我們的酪梨壽司」。

那天妳說自己在台北能說話的人很少,我又何嘗不是。自從妳離開美國,我把路上講電話的壞習慣都戒了,手機每個月都打不滿額度,不知道是該高興省了時間還是浪費了分鐘數。人老了,已經不會為了想要尋求同儕認同而強迫自己融入話不投機的族群,但也因此顯的有些孤僻。

被滾輪推著向前跑,跑到沒辦法停下來,也是我現在的感覺。我知道來紐約念MBA這個決定,絕對不會後悔,是我這輩子至今最值得的投資,就算因此跟男友分手,從此孤獨終老、負債終身也不會改變心意。但有時還是不免疑惑,把自己搞的這麼疲累,每天都睡不太飽,離開我熟悉的家人朋友和comfort zone,到底為的是什麼?妳也知道我不是那種很有事業心的女生,從沒想過要創業,也不喜歡出名,否則我早就出書撈一票了。可是如果不想飛黃騰達賺大錢,為什麼要這麼拼?

有一點我確定,就是我變了,回不去了。那天在家再度看到老鼠竟然沒感覺,也不驚慌也不生氣。週末晚上還討論報告到半夜十二點,會議中間接到自己前後三關花了一個多月面試的公司的email拒絕信,心裡也不很難過,沒有跟同學抱怨。深夜一點,從學校討論完報告走回家,只覺得攝氏零度把手凍的很冷,想要走快一點。再快一點。

我不知道這樣一個人快步走下去,我會變的很堅強、很勇敢、很自得其樂,還是一個沒血沒淚沒心肝沒人疼的女人?或許沒差,因為現在已經是了,哈。

開始習慣一個人的小公寓,一個人亂吃東西,一個人解決問題,一個人一邊洗澡一邊哼很久以前的台灣流行歌曲,一個人跑去聽歌劇。或許接下來我會很媚俗地買一台iPod,學紐約路人邊走邊聽。

寫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我很想念妳。想念當年簡單的我們,簡單的酪梨壽司。不管怎樣,都還有妳懂我,這點也讓我很安心。

壽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ts 的頭像
    kits

    kits

    ki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